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工培训,电工培训班,电工学校-湖南长沙阳光电工培训学校移动版

主页 > 技术文章 > 电脑技术 >

湛江空调维修培训学校-分享:商业银行转型消费金融问题多多,继续创新是出路


消费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要事,已经并不新鲜。早在2015年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之时,不少传统商业银行就纷纷转型加大投入到消费金融的战场上来。


上个月,根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校园贷”产品,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园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战况”激烈的线上借贷市场,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近两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线上借贷产品,无需抵押、线上借贷、短时间到账的产品定位几乎和市场上一般的在线借贷产品别无二致。


举几个栗子:

以建行为例,5月17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下称“金蜜蜂”)。该产品为纯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在1000元至50000元之间,目前年利率按照5.6%执行。


6月6日,兴业银行在上海宣布,针对个人客户正式推出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款——“兴闪贷”。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银行注重消费金融业务,可为结构优化调整配上助推器和加速器,让银行在转型中跑出加速度。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也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是银行经营分化的时期,平安银行的战略就是在消费金融领域深耕细作。


然而,转型消费金融的话题做了这么多年了,到底做得怎么样?近日,有金融专家撰文指出,国内消费金融问题多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从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流程出发,提高消费金融产品质量,迎合大众消费需求。


国内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从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支付机构、以零售电商和互联网垂直行业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最大供给主体,占据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仍占据了约93%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


然而,问题却是,商业银行垄断着住房信贷市场,其他消费金融业务局限在信用卡为载体的中高端客户透支业务,很少涉及经典意义上的消费金融服务。而其他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垂直行业电商公司虽然起步于经典意义的消费金融服务,但经营模式、产品、客户定位等也开始出现银行化倾向,从而加剧了市场供给主体的单一性。


此外,我国目前的消费贷款以住房和汽车贷款、信用卡业务为主,家电、数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也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转型不乏各种问题,此前北银消费金融就被爆出“骗贷门”风波,消费者质控北银:首先,风控形同虚设,对于真实资产的审核完全没有;其次,对于贷款去向亦不监控。再次,对于合作方的审查不合格,疏于管理。受骗者的虚假资产信息能够通过审核,暴露了北银风控漏洞。


6月9日,大连银监局公布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的行政处罚,建设银行大连分行主要负责人为张喜军。该分行存在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挪用的违法违规行为。

各种案例暴露出了商业银行转型到消费金融的不足,商业银行并非最强玩家!


国外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方面的经验借鉴

美国的大银行往往采用消费金融子公司与银行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二者根据服务对象的信用等级提供差异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组织架构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使得消费金融得以健康、全面、快速发展。


如汇丰美国集团于2003年收购了美国的家庭国际银行(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合并成为汇丰金融公司(HSBC Finance Corp),协同构建了消费金融业务体系。而花旗金融公司作为花旗银行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子公司,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消费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消费金融业务活动是由花旗银行零售业务部门与花旗控股的消费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而花旗控股的消费金融机构占据了花旗集团消费金融业务量的90%以上。


在风险管理上,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都有一整套自己的贷款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差异化审核流程和多样化的催收方式保障贷款的回收率;在产品供应方面,美国的消费金融机构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消费者向银行的贷款和还款,只需在网上按流程操作很快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传统互联网金融快速吞并市场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步入大数据红利期。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用户数据获取更为有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获客、场景、风控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审贷效率、降低违约率,为消费金融向中低端需求市场渗透提供了有效手段。


截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2356.4亿元,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处于刚刚起步,增速非常快,2015年同比增长1187%。考虑到未来互联网金融消费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5.7万亿。

当市场逐步认可并开始接受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理念后,针对各细分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成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长亮点;而在应用成熟期,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市场将出现1-2家兼具多种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应该怎么做

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的经验,未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消费金融的各供给主体应该开展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消费金融市场具有客户细分、场景细分等特点,存在巨大的增量细分市场。


电商巨头在互联网场景化金融方面试水较早,而传统商业银行深耕信贷市场历史悠久,具有强大的客户基础以及负债端优势,应鼓励不同的消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创造更有优势的产品,搭建消费金融产业链,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升级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智能化”和“科技金融”也要成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要利器。要重视金融科技(FinTech),在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密切关注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创新应用。


推荐阅读

消费金融从获客到场景终到风控之争 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打组合拳

互联网消费金融之思:核心是消费,有消费才有金融

阿里“收编”联华超市 基于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新零售大战打响

关于版权

《消费金融行业评论》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如转载文章,我们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消费金融行业评论

广告、商务合作请联系

QQ:3268809684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