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理念 随着设备日益现代化,其结构日趋复杂,要求具有一定文化技术水平和熟悉设备结构的工人来掌握。因此,必须加强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使操作者既能熟练安全操作设备,又能精心维护保养设备。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用好、管好设备的根本保证。同时,设备管理也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除操作人员外,其它与设备运行有关的工艺员、维修工等,以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都与设备运行状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管理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全员生产维护"(TPM)或"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活动,使所有员工都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员工爱护设备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只有处理好专业管理和全员管理的关系,才能在"人员"这一环节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程序 培训→教育→考核→颁证→操作,是新工人独立使用设备的程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1)新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除安全教育、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润滑等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企业培训操作人员,可分为三级进行,企业教育由厂职工培训部门负责,设备动力和安全环保部门配合;分厂(车间)教育由厂长(车间主任)负责,分厂(车间)设备动力部门配合;工段(小组)教育由工段长(小组长)负责,班组设备员配合。 2)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操作工人,要进行技术知识、操作能力和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考试,合格者获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 3)凭证操作设备是保证正确使用设备的基础。精密、大型、稀有和关键设备的操作工人由企业设备主管部门主考;其余设备的操作工人由使用单位分管设备领导主考。考试合格后,统一由企业设备主管部门签发设备操作证。技术熟练的工人经教育培训确有多种技能者,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多种设备的操作证。 车间公用设备的使用可不凭操作证,但必须指定维护人员,落实保管维护责任,并随定人定机名单统一报送设备主管部门。 3、设备的优化配置 设备的优化配置,是指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企业发展方向,按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需要去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 设备的优化配置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重占有、轻使用;重数量、轻技术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设备闲置积压,造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中又普遍缺乏资金和先进的设备。(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因此,企业在全面规划、平衡和落实各单位设备能力时,要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和最高利用效果为出发点。配备时要考虑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动力设备和工艺加工专用设备的配套性;要考虑各类设备在性能方面和生产率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平衡。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变,产品品种、数量和技术要求的变化,各类设备的配备比例也应随之调整,使其适应。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期短的生产方式,乃至个性化、大批量的充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及时生产模式是企业产品生产的必然趋势,所以设备配备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设备的柔性设置,提高设备工艺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考虑如何对企业设备进行优化配置时,以下几种思路可供借鉴: 1)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设备资产的运营机制。理顺产权归属,明确责权,切实抓好对设备资产的管理; 2)建立新的企业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设备投资规划的管理,重视设备的投资效益; 3)树立"财富源于对资产的使用而非占有"的新的经营观念,冲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旧观念束缚,对企业内部的主要生产设备实行有偿使用或内部租赁,以经济手段提高设备资产的利用率; 4)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参与设备要素市场与社会化协作,以盘活企业内部的存量资产,同时以更经济的方式扩大设备筹措的渠道。 4、及时的物质保障和环境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物质保障,即能源、原材料、辅料、工具、附件、备件、运输、厂房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设备运行的中止。所以为确保设备运行,应制订各类物质消耗、库存定额及供应计划。这些定额确定的依据就是以设备运行为中心的生产计划。各类物质的及时、充分的供应是设备运行的基本保证。 设备对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甚至操作员工的着装都有一定的要求。工作环境不仅对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有关,而且对操作者的情绪也有重大影响。例如一般设备要求工作环境清洁,不受腐蚀性物质的侵蚀;有些自动化设备还需配备必要的测量、控制和安全报警装置;有些精密、特殊设备,如坐标镗床、精密数显电子设备、高精度磨削设备、齿加工设备,条件要求严格,最好设立单独工作间,配备恒温装置。一般都要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等。因此在设备安装时就要考虑设备的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5、健全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 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设备使用守则、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规程、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及巡回检查制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是合理使用设备的重要措施。 设备使用守则,是指对操作工人正确使用设备的各项基本要求和规定,内容包括交接班制、使用设备的"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纪律"等。涉及设备润滑工作还有"润滑五定"等内容(具体参看本书第4章:设备润滑管理)。 "三好"包括: 管好设备: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所使用的设备,各种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及劳保用品必须保持完整,未经允许,不得借与他人使用; 用好设备: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及工艺规程,严禁超负荷、超规范使用; 修好设备:操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修好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四会"包括: 会使用: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及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会保养:执行设备有关的维护、润滑规定,保持设备清洁,润滑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正确处理; 会检查:熟悉设备开动前及使用后的检查项目内容; 会排除故障:熟悉所用设备特点,会排除运行过程中的简单故障,排除不了的应及时报告,配合维修人员加以排除。 "四项要求"包括: 整齐:要求工具、工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整齐,线路管道完整; 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 润滑:按时加油、换油,确保设备润滑良好; 安全:设备运行安全,不出事故。 "五项纪律"包括: 实行定人定机管理,凭操作证使用设备,无证不得操作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经常性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随机附件、工具齐全,不得遗失; 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机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设备操作规程,是指导操作工人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的基本文件。包括设备操作要领(通常指开动设备前的准备、开启、停止的操作顺序)及安全注意事项,设备的主要规格、加工范围、传动系统图及润滑图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紧急事故处理办法、主要设备的运行标准以及工作定额等。 设备维护规程主要涉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操作工应按规程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对重点设备的薄弱环节实施周期检查或状态监测。 建立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就是实行专责制,规定设备操作岗位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上岗操作。 建立明确的交接班制度,严格办理交接班手续,填写交接班记录,以便相互检查,明确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