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 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器、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电磁波可能成为“电磁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1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其伤害程度会随时间和影响程度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电磁波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被诱发意想不到的病变。
2 电磁污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3 电磁波的防护 3.1电磁环境标准及相关规定 为控制现代生活中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身体健康,1989年12月22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88),规定居住区环境电磁波强度限制值:长、中、短波应小于lOV/m,超短波应小于5V/m,微波应小于10μW/cm2。我国有关部分还制订了《电视塔辐射卫生防护间隔标准》,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治理办法》。 针对移动通讯发展状况,北京市环保局于2000年2月17日颁布了全国首例对电磁污染进行规范治理的《北京市移动通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治理规定》(试行),以规范移动通讯台(站)的建设和运行,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该规定中明确了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移动通讯台(站)在建设前均要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并要办理环保验收审批,经环保部分的监测,当地功率密度符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频率在20 MHz~3000 MHz范围内、照射导出限值的功率密度在40μW/cm2这一标准,才可正式投人使用,大于这一标准的必须停用或整改;建设蜂窝移动通讯基站前要猜测用户密度分布,采用最佳频率复用方式,尽量减少基站个数;在居民楼上建设移动通讯台(站),事前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治理单位必须征得所住居民意见;无线寻呼通讯、集群通讯天线最低答应高度不得低于40m,而蜂窝移动通讯基站室外天线一般不得低于25m,发射天线主射方向50m范围内、非主射方向30m范围内,一般不得建高于天线的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等建筑;建设单位应在上述各类天线安装地点设置电磁辐射警示牌。 3.2 电磁波防护措施 根据电磁波随间隔衰减的特性,为减少电磁波对居民的危害,应使发射电磁功率较大、可能产生强电磁波的工作场所和设施,如电视台、广播电台、雷达通讯台站、微波传送站等,尽量设在阔别居住区的远郊区县或地势高的地区。必须设置在城市内、邻近居住区域和居民经常活动场所范围内的设施,如变电站等,应与居住区间保持一定安全防护间隔,保证其边界符合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对电磁波辐射源需选用能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铜、铝、钢等金属丝或高分子膜等材料制成的物品进行电磁屏蔽,将电磁辐射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之内。 高压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线路应阔别住宅、学校、运动场等人群密集区。使用电脑时,应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并保持人体与显示屏正面不少于75cm的间隔,侧面和背面不少于90cm,最好加装屏蔽装置。 应严格控制移动通讯基站的密度,确保设置在市区内的各种移动通讯发射基站天线高于四周建筑,在幼儿园、学校校舍、医院等建筑四周一定范围内不得建立发射天线。 为减轻家庭居室内电磁污染及其有害作用,应经常对居室透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科学使用家用电器:例如,观看电视或家庭影院、收听组合音响时,应保持较远间隔,并避免各种电器同时开启;使用电脑或电子游戏机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等。 使用手机电话时,尽量减少通话时间;手机天线顶端要尽可能偏离头部,尽量把天线拉长;在手机电话上加装耳机等。 另外,可天天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者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菜花、菠菜等;多食用新鲜水果如柑橘、枣等。饮食中也留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品,如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芽菜等;经常喝绿茶。这些饮食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预防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作用。 电磁波辐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们熟悉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现在人们对电磁辐射仍处于熟悉和研究阶段。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察觉,所以轻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另外,有些关于电磁辐射的报道不太客观、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一般地说,判定电磁辐射是否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应从电磁波辐射强度、主辐射方向、与辐射源的间隔、持续时间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所以,在加强电磁防护同时,对电磁波污染题目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客观分析、严厉对待,切不可人云亦云,不负责的盲目夸大,造成人们熟悉的混乱。当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的熟悉会逐渐深人,很多答案终将被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