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工培训,电工培训班,电工学校-湖南长沙阳光电工培训学校移动版

主页 > 技术文章 > 综合资讯 >

招远家电维修培训学校_招远电器维修培训班哪家好:清华大学引导更多毕业生走向基层

  还有不到一个月,艾里肯江和任仲泉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一个要回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要去重庆基层。在他们择业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牵引着他们走向为国奉献的第一线。

 

  这力量来自学校良好的就业引导氛围,来自每一位教师细心的关爱,来自就业部门周到的服务。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截至目前,清华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6%;在就业毕业生中,60%以上选择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艾里肯江和任仲泉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名校、硕士、不错的专业……市场的指挥下,他们原本有机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找到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但科学成才的路并不是物质所能衡量的,在学校各项就业工作的引导下,毕业生的成长之路变得更为清晰。

 

  提高就业质量一直是清华就业工作的核心。学校大力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因为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那些祖国最需要的行业和地域将是清华学子大展宏图的地方。在行业上,学校提出将重点高校、重要科研院所、特大型国企、重要军工单位、主流媒体、重要金融机构、部队、党政机关8类机构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引导方向;在地域上,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北京以外的地区就业,尤其以基层和国家重要发展地区(中西部、东北)作为工作重点。

 

  而当市场逐渐暴露出弱点的时候,学校的就业引导就更显示出它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和工作会,加强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国际金融危机在给就业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就业中心负责人说,在外资对人才需求大幅下降,京、沪、粤等大城市人才进一步饱和,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下,学校应抓住时机,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家主流单位、重要领域、基层、西部东北等人才相对稀缺的地区就业。这实际也是科学统筹就业的一种体现。

 

  全员全程共筑引导之路

 

  艾里肯江是2003年清华在新疆招收的唯一一名维吾尔族学生。6年过去了,谈起初到清华的日子,艾里肯江仍记忆犹新:新生党员培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让我认识到:不是上了清华就是清华人,清华人的精神在于对社会的使命感和承诺以及践行的勇气,在于始终如一地把个人的发展和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艾里肯江提到的两弹一星元勋故事是学校开展的我的事业在中国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紧扣学生成长成才、事业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从我的事业在中国启航———我伴祖国共辉煌再到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成才报国,一系列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同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力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他们进行择业观、成就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以形成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

 

  就业时节,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深入的调研摸底,掌握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毕业生的详细情况,同时加强同各地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拓展基层就业渠道。学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着力推动地区打包招聘会。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学校主动邀请江苏、河南、青海、吉林等20多个地方政府的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带领当地重点单位来校招聘,大大扩展了重要就业资源。学校专程邀请新疆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等来校进行改革开放辉煌路,科学发展新征程主题演讲,并进行大型招聘活动。艾里肯江也是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热情的招聘中,坚定了回家乡发展的选择。

 

  其实,回家乡工作曾是艾里肯江上大学时的梦想,只是环境的改变和市场的诱惑常常使人困扰。曾经真有那么一段时间,只想好好毕业,找一份钱多的差事,和相爱的人厮守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城市。艾里肯江的困扰被老师们察觉了,学校里关心我的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说服我找回那仅存的一丝最初的理想。艾里肯江说,尤其是我的导师刘洪玉。老师非常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他认为为新疆、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不仅是刘洪玉老师,帮助每位同学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愿。校长顾秉林、校党委书记胡和平等校领导经常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做出重要批示,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并亲自向国家重点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签约新疆马兰基地的陈旻、回西藏家乡工作的王娜、去河南上蔡文楼村担任村官的魏华伟等同学的就业,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

 

  在院系,热能系制作了汇总每位毕业生简历的小册子,动员每一位导师向重点单位推荐学生;汽车系张扬军教授是专业课教师,每年都用大量时间与近百名选课学生谈人生规划与就业准备;首届文科国防生班辅导员袁丽萍,在带班过程中成为清华第一位在研究生阶段自愿转为国防生的同学,决心与所带学生共赴军旅。
  
  职业生涯教育全面引领就业每一步

 

  在艾里肯江选择回边疆的同时,航院硕士生任仲泉作出了到祖国的大西南———重庆基层工作的选择。促使他做出这一选择的是一次社会实践。

 

  2008年暑假,任仲泉到重庆社会实践。在连续三个月的调研、统计、咨询工作中,他爱上了这座城市,并将就业目标锁定在重庆基层,决心从重庆的观察者转变为一名参与者

 

  近年来,像任仲泉这样因为社会实践与就业单位结缘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学校将就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地方政府设立就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认识职业环境、了解国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单位的认知。

 

  就业实践只是学校就业引导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对学生就业进行更全面的引导,学校专门为学生打造了具有清华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学校将重点放在通过细致入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找对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建功立业的道路和位置上,把价值观、科学成才观及就业引导的理念和内容适时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均设置了丰富的校友经验分享、企业访谈、职场人士讲座等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国情的了解;同时,积极开发实践教育平台,在全国首创的职业生涯教练计划中结合每年的就业特点进行指导。2009年,来自基层政府的教练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交流,通过近距离接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工作,为未来投身扎根基层建设奠定了基础。
  
  依据群体特点 开展特色工作

 

  在任仲泉和其他几十名同学签约重庆基层选调生项目后,如何在基层干得好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话题。就在这时,学校及时送来了到基层的培训。就业指导中心邀请在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基层农村干部等与同学进行交流,使毕业生在思想上、方法上、生活上作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和任仲泉一同签约重庆选调生的武玉臣同学在接受培训后放下了忐忑的心:本来到基层政府工作怕自己干不好,听老师讲后,明白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就业虽是每届毕业生面临的共同话题,但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就业需求。为了使每名毕业生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就业指导中心细化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了特色工作。

 

  为了做好重点人群的工作,学校领导带队走访每一个院系,同毕业班辅导员、学生骨干、少数民族学生座谈,做好就业意向调查,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分别举办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生党员、辅导员、少数民族骨干等就业引导活动。还有一系列活动为不同需求的毕业生敞开就业之门:为促进博士生特别是文科、理科博士生就业,举办了重点高校和中科院京外单位专场招聘会;为了满足同学报考公务员的需要,连续多年举办公务员报考辅导系列活动;为鼓励非定向毕业生到军队和国防领域就业,积极与军队联系,举行军队招聘专场。

 

  在进行分类指导的同时,就业部门也将服务做得更为细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一年走访院系一次的做法改为一年两次,以便及时了解院系工作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定期开展毕业生拉网式排查工作,2009年就业指导中心逐一与31个院系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面对面地座谈交流,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和思想动态,了解毕业生的需求。学校还开通了信息平台服务体系,保证每一条招聘信息和工作通知能够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的方式到达每位需要的同学手里。

 

  让更多学生从基层启航

 

  在就业引导工作的推动下,清华的就业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至目前,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6%,在就业毕业生中,60%以上选择到国家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赴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从2004年的90人逐步攀升至2008年的336人,其中前往4个地震灾区省份就业的人数达到 212人。2009年,报名参加各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选聘项目的毕业生总数超过300人,创历年新高。目前,已有40余名同学签约重庆基层选调生项目;2名毕业生签约西藏区委宣传部,4名毕业生赴西藏基层农村工作。

 

  今年,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就业效果。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了动力。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加强与重点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要不断开拓京外重点用人单位资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散度。同时,强化分类指导,精细服务,实现就业育人功能,帮助每名毕业生找到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并且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更加注重就业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7月将至,又一届毕业生将要启航。当艾里肯江和任仲泉这些选择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时,他们在博客与日记中不约而同地表tyle="MARGIN: 0cm 0cm 0pt"> 

  作出去西部的选择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需要说服的只有你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要战胜那个追求浮华与安逸的心灵。到基层工作,就要把物质条件想得更苦一些,要把开展工作想得更困难一些,要把预期放得更低一些,把精气神提得更高一些。做一个真正有益于基层群众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