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4日,外资正式宣布旗下冰洗产品全线涨价,涨幅在3%??5%不等,一些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涨幅更在10%,此番举动引来哗然一片,也形成了近期颇具看点的一个新闻点,关于白电产品是否涨价、涨价多少、涨价原因的剖析一下子多起来。我们就也来凑一下热闹,搜索一下发觉,就白电涨价的话题由来已久,但明确表明自己涨价的,西门子还是第一家。
回溯事件可以看到,先是在2007年11月底12月初出现的关于钢价上涨引发白电类产品涨价的风声,其后元旦后冰洗涨价的报道不断,而这个时间段之前,就白电产品涨价的新闻几乎清一色都是关于空调的,这也可以理解,白电向来是空调一个人的表演,关于空调的讨论本来就要比冰箱、洗衣机多得多,更何况其中也不乏“口水战”的炒作。
而汇总看来,本次冰洗产品涨价的理由列举也很充分,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涨价必将对下游引起成本压力,钢价上涨也源于全球铁矿石价格上升的影响,宝钢、美国钢铁等公司已宣布将上调今年一季度钢价的供应价,涨幅高达8%。根据宝钢的调价计划,部分钢坯产品基价上调2个专业课程的学费欢迎查看/吨,部分线材产品上调3个专业课程的学费欢迎查看/吨,热轧普遍上调3个专业课程的学费欢迎查看/吨,冷轧普遍上调2个专业课程的学费欢迎查看/吨。其中热轧钢和冷轧钢的涨幅分别为8%和4%。就白色家电,冰箱、洗衣机箱体、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冰箱压缩机外壳这些都是大量用钢的地方,钢价的上涨对白家电的影响巨大。
其次,《新劳动法》的实施。劳动法对家电企业的影响自然体现在人力成本方面,家电企业的用人机制里散兵游勇比较多,多体现在物流运输、卖场促销这些方面。曾经媒体调查,家电卖场里的柜台促销人员多数都是企业自己的,他们的报酬由企业支付而非卖场,这些人员也并非长期都用得着,逢年过节的,卖场搞个活动的时候,或者厂家搞促销的时候对促销员的需求量自然要比平时大的多,而平常时间则用不到这么多人,而且这部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在用工方面企业大多与他们签订都是短期劳动合同,或者临时合同,有的连正规的劳动合同都没有,报酬方面,每月基本工资也很少,大概在三四百元左右,收入大部分靠业务提成。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以后,用工制度得到法律规范,原来散兵游勇式的人员也归并到正式合同的范畴,相应对人力的开支也提高很多。
再次,宏观经济层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影响着家电产品的价格。这点原因与本文要剖析的主题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剖析来看,原料成本的压力、人力成本的压力本可以成为家电企业涨价的恰当理由,但仔细想来却并非如此。
国家颁布《新劳动合同法》的初衷想必并不是为企业涨价提供理由。冰洗这种生活用品类家电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率要比黑电类产品高很多,而涨价引起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普通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要比过去多掏腰包,想想一部旨在为民众提供切实利益保障的法律,最后却因为这样的原因,由消费者自己为自己买单,多少有点滑稽。
涨还是不涨都是门艺术
对于西门子一家的涨价,其他家电企业虽然表示涨价将是大势所趋,但具体自家产品涨还是不涨,都表现得比较谨慎。